中国淡水珍珠文化|明珠、真珠、珍珠的名称流变

分类: bat365app手机版 发布时间: 2025-09-26 15:21:04 作者: admin 阅读: 555
中国淡水珍珠文化|明珠、真珠、珍珠的名称流变

古代的珍珠分级

南朝成书的《南越志》载有:“珠有九品,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为大品,有光彩,一边小平似覆釜者,名档珠;挡珠之次名走珠;走珠之次名滑珠;滑珠之次为磊螺珠;磊螺珠之次为官雨珠;官雨珠之次为税珠;税珠之次为葱珠。”明代成书的《天工开物》中,也有相同的记载,并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补充。两者对比情况见表1。

南朝《南越志》为地方志,本来仅简略涉及海水珍珠分级,但是由于历代官府将之实施于管理中,所以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。后来,《南越志》沉淀为“行业标准”,一直通行到清代,其中记载有八种珠,分别为“大品”“当珠”“走珠”“滑珠”“磊螺珠”“官雨珠”“税珠”“葱珠”。

明代《天工开物》中,记载有九种珠,前八种所述与《南越志》大同小异,不同之处是增加了“幼珠”“常珠”等不入流的珠名。在这个分级制度里,大颗粒是首选,其次是看光泽与色彩,由此得知,当时已有金黄色的海水珍珠被珍视。

其后,便是挑珠子的形状,圆球形被称为“走珠”或“走盘珠”,是常见的高档珍珠,不断出现在诗词里。

中古之际,淡水珍珠仍然存在,但在文献里出现得比较少,仅见于“苦笋恐难同象匕,酪浆无复莹蠙珠”(唐代韩侵《湖南绝少合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》)等少数诗句中,与同时期海量存在的带有“明珠”的诗词形成鲜明对比。长此以往,人们似乎淡忘了“现珠”和“壤珠”等淡水珍珠的名字。

“明珠”“真珠”“珍珠”之名的异同

在中古,“明珠”“真珠”“珍珠”之名大同小异,都是中古时政文化变迁的产物,仅在使用上略有差别,大量地出现在唐宋甚至元明之际的诗词里。下面,笔者将其追踪分类:一方面剖析它们当中的细微差别,另一方面,观察珠名在中古的沉浮流变。

在唐宋之际,“明珠”与“真珠”的出现概率相当。人们在使用时似乎也不是很严谨。常见互换。比如,文献中既有“明珠箔”,也有“真珠箔”;既有“明珠络”,也有“真珠络”。然而,这终究为少数,整体而言,两者的用处还是有所区别。“明珠”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,为本地珍珠,常以珠宝原材料的形象出现,强调出处以及海量的计量单位,其名称中的“明”字,更令古人将其附会于“高质量”,并被一路引用到文字书画中。相比之下,“真珠”则是“空降的域外时尚”,在唐诗里多伴随“真珠裙”“真珠带”等奢侈品出现。“真珠”的“最大用户”是寺院,如苏州博物馆藏的“北宋真珠舍利宝幢”。“真珠”由此也成为人们缅怀盛唐的符号象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狗狗耳屎怎么清理?教你简单有效的清理方法与注意事项
三星S6和三星Note5哪个好 三星S6和三星Note5对比评测 买哪个|对比
《UC浏览器签到指南》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重要论述